2019年,中国灵活就业市场规模达到15000亿元,年增长率保持在15%左右。中国劳动人口是美国的4倍,日本的10倍,但灵活就业市场从未诞生过巨头,发展空间非常广阔。
我国灵活就业进程正在加快。
有关资料显示,未来20年灵活就业人员将占全民人数的25%,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在探索将新业态下的新职业人群纳入职业伤害保障。
根据《2019中国灵活就业与灵活就业研究报告》,从2018年到2025年,中国灵活就业市场的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将超过23%;预计到2025年,中国灵活就业市场将超过1600亿元。中国人力资源产业正处于快速增长期,灵活就业的市场潜力尤为巨大。
灵活就业将是一种双赢的模式,但中国的灵活就业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尚不成熟,渗透率仅占人力资源行业的9%,与日本和美国大不相同。根据人力资源和瑞士集团发布的《2019年中国灵活就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2019年灵活就业在中国发展迅速,在国内企业的认知度大大提高。
灵活就业是大势所趋。白皮书显示,酒店/旅游、通信/网络、交通/运输/物流行业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未来采用灵活就业的意愿更强。约25%的企业表示,未来3个月将采用灵活就业。
反映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国有企业对灵活就业的态度比其他性质的企业保守,40%的国有企业表示没有采用灵活就业的计划。另外,合资企业有意采用灵活就业的比例最高,73.3%参加调查的合资企业表示,今后3年有计划采用灵活就业。
与其他发展阶段的企业相比,创业期的企业对采用灵活就业的意愿表现出两极分化。一方面,33.7%的创业企业表示没有计划采用灵活就业,另一方面,42.7%的创业企业表示将在一年内采用灵活就业。
未来三年,有计划采用灵活就业的企业中,成长期企业意愿最高,73.6%的企业表示有计划采用灵活就业。
灵活就业对我们工作方式的影响才刚刚开始。还有很多环节需要改进,比如如何从制度层面提高个人在灵活就业市场的抗风险能力;
如何避免在灵活就业市场陷入低收入的陷阱;如何维护长期工作、高风险工人的劳动保障权益等。但是机会总是比问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