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活用工平台有哪些风险点?

灵活用工作为一种全新的用工方式和商业形式,深受市场关注。不仅灵活从业者不断涌入市场,而且从事灵活用工服务内容的平台企业也不断涌现。

但另一方面,灵活从业者人身权益的损害也逐渐暴露,一排排的平台公司资质也逐渐不均衡,甚至一些平台也“爆雷”,风险巨大,给市场敲响了警钟。

具体来说,目前灵活用工行业主要存在七大风险,值得市场高度警惕。

灵活用工平台财税不合规风险

一些使用灵活用工的公司,特别是财务和会计账簿不严格的公司,在支付灵活从业人员报酬时使用“现金支付”,导致财税不合规。

当然,用现金发放并非不可能。一方面,公司操作方便,另一方面,员工对收到全额现金非常满意,但这种形式给税务检查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在这方面,法律人士建议,如果劳动费金额相对较小,收款人大多是个人,可以用现金支付。但如果金额相对较大或收款人为单位,建议通过支票或银行转账支付。通过银行结算更安全,更容易实现财务合规。

那么,有时我们必须用现金结算,我们应该注意什么呢?在这方面,需要注意的是,公司以现金支付的工资部分应计入社会保障的计提数量。根据劳动法的要求,企业必须以支付给员工的工资为基础计提社会保障。此外,公司以现金支付的工资部分应按规定计入,计入员工工资总额,记得按员工个人工资总额计算扣除个人所得税。

此外,还有财税不合规的风险,即私人转账。私人转账很容易增加信任的风险。这是因为正规公司一般会开立公共账户,只有账户不合规和新成立的小企业才会选择私人转账。如果坚持使用私人转账,客户可能会觉得公司管理混乱、会计制度缺失、风险控制制度不完善,最终影响客户信任,使客户缺乏安全感,失去合作机会。

此外,私人转账也容易出现资本流动不一致的风险。一般公司在交易中,确保“发票流”、“现金流”、“业务/货物流”合适,确保发票发票人、基金收款人、业务提供商一致,发票受票人、基金付款人、业务接受人一致,实现“三流一体化”。但私人转账往往存在现金流不足、业务记录不全面、误差等混乱,影响公司后续账簿的合规性。

雇佣关系的风险

灵活用工确实有很多好处,其中之一就是不用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等社保,可以帮助企业大大节约成本。然而,为了逃避员工的社会保障和个人所得税责任,一些企业不是灵活用工公司,而是与人力资源服务公司或第三方灵工平台服务公司合作。他们以“灵活用工”为噱头,将正式员工转变为临时就业,将正式合同工转变为外部员工,无形中损害了员工的权益。此外,一些企业诱导员工注册为个体户,从而摆脱对员工劳动权益保护的责任,使员工不再属于企业,而是成为第三方合作伙伴,从而促进“非核心员工合作”,最终侵犯员工权益。

非法营销风险

灵活用工平台非常专业,在社会保障处理、公私、个人所得税等问题上可以帮助企业在合理合规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效率很高。

然而,一些平台开始扩张,甚至使用歪脑筋。为了发展线下和拓展业务,他们开始选择推广特许经营营销的方式,收取代理商的特许经营费和担保费,甚至采取降低成本的方法来占领市场。然而,灵活的就业平台也是一个资本占用平台。一旦资金短缺,很容易产生平台逃跑的风险,给加盟商造成巨大损失。

代征个人所得税的风险

灵活用工平台取得委托征收资格的,可以缴纳自然人税。但目前,具有委托征收资格的灵活用工平台参差不齐,混乱开始出现。例如,纳税人数量相对零星,业务多样。对于这类纳税人如何纳税、纳税申报、控制等情况,许多平台根本不清楚,无法达到有效的控制效果,导致纳税人少征税、未按时纳税、超越征收权限等问题。同时,为了获得更多的合作业务,更大胆的平台开始伪造委托征收资格,以吸引客户的合作,加剧行业混乱。

客户资金和信息泄露风险

根据正常流程,灵活用工平台与用工公司签订项目外包合作服务合同后,用工公司可根据项目需要在平台上发送任务。自由职业者在灵活的就业平台上接受订单并完成订单。未来,公司将资金汇入平台账户,然后由灵活的就业平台分发给个人,从而完成了整个灵活的就业过程。但在此期间,可能存在平台擅自挪用客户资金或平台账户资金被盗的风险。

此外,还有一些公司打着灵活用工的幌子,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就业需求。他们只是想支付外部发票的工资,所以他们会窃取平台从业者的个人信息进行避税,这给灵活从业者的个人信息带来了泄露的风险。

平台与公司串通,无真实用工造成虚假开放风险

为了实现各自的利益,一些企业和灵工平台也会构成虚假发票的风险。例如,用人单位与自由从业者之间的劳动事项已经结束,用人单位已经向自由从业者支付了劳动报酬。但由于公司缺乏增值税发票,寻求与灵工平台合作,希望平台能提供“无票交易合规业务”。

法律性风险

灵活用工的风险还包括法律纠纷。这是因为目前,公司、灵工平台和自由职业者之间的关系定义仍存在争议。虽然有些合作以劳动关系的形式呈现,但实质上形成了劳动关系。一旦发生资金安全、工资纠纷、工伤、人员伤亡等风险,自由职工通常认为自己是“兼职”,忘记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众所周知,公司对此负有劳动赔偿责任。因此,劳动者应懂得适度维权,防止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首页
税筹方案
留言
搜索